向日葵锈病的发生与防治
2012-11-28 00:00
分布与为害:
主要发生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向日葵产区。其他零星种植地区也有发生。本病由向日葵锈菌(Puccinia helianthi Schw.)真菌侵染所引起。除为害向日葵外,还为害菊等等植物。
症状/形态特征:
向日葵各生育期都能发生,特别是叶片发生最显著。苗期在子叶及第一对真叶正面出现黄色病斑,其中产生微细小黑点,即病菌的性孢子器。随后在叶背面病斑处,生出许多黄色小粒点,即病菌的锈孢子器。夏初叶背面散生褐色小拖,小疮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状物,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。
发病规律:
病原菌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在向日葵植株上形成。冬孢子在病叶和花盘残体上越冬。来年春天冬孢于萌发产生担孢于,担孢子随气流传播,初次侵染向日葵幼苗,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。锈孢于传播到叶片或其他部分进行侵染,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。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。一般在向日葵开花以后的子实形成期间气温在20-22T、相对湿度100%,夏孢子就大量形成和传播,造成锈病流行,向日葵迅速枯死。一般食用型向日葵感病重,油用型较抗病。
防治方法:
1.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,如白葵杂1号、辽葵杂1号、沈葵1号;清除病株残体烧掉,并深翻土地。
2.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,或用25%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20%萎锈灵乳油400-600倍液喷雾。
本文旨在为农民朋友传播更多详细、全面的知识信息,仅供参考建议,学习之用,谢谢关注三瑞农科!